随着新版职业教育专业教学标准的推出,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面临数字化转型升级的关键节点。在新标准对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绿色化教学提出的新要求下,灵图互动基于虚拟仿真技术,创新构建覆盖机械制造全流程的沉浸式实训体系,为院校打造产教融合型人才培养平台提供标准化解决方案。机械制造虚拟仿真课程深度整合虚拟仿真技术优势,通过三大核心模块助力专业建设数字化转型。
1. 递进式培养体系
机械制造虚拟仿真课程围绕认知(通过1:1设备建模与三维工艺可视化,建立机械制造系统化认知)、原理(依托工业级动画与虚拟拆解技术,解析复杂工艺原理)、实操(搭建高精度虚拟车间,实现零风险生产全流程实训)的三层递进式培养架构设计,深度融合机械制造技术专业课程体系,形成标准化可行方案。通过金工实习、工艺夹具、机械设计三大模块化课程,构建从基础知识到创新应用的立体化培养链路。
2. 虚实结合核心课程
2.1 金工实训虚拟仿真
金工实训虚拟仿真模块高精度还原工业设备,针对车床、铣床、磨床等关键设备建立1:1虚拟模型,支持7大类车刀的参数化建模,同时将砂轮选用原则认知融入教学体系。
通过动态仿真演示不同刃磨车刀对加工质量的影响,系统能够实时记录学生操作轨迹,智能标注进给量、后角角度等关键参数,并直观呈现切削力、热变形等物理效应对加工成果的动态影响。
2.2 制造工艺与夹具模拟
制造工艺与夹具模拟模块构建了全工艺链仿真体系,覆盖轴类、盘类、叉架类零件的全流程制造场景。模块集成夹具设计、工艺编排、加工仿真等智能制造核心环节,采用三维树状图解构复杂工序的逻辑关系,配合工业级三维动画直观演绎工艺原理。
在基础认知达成后,学生通过虚拟场景中的量具操作,对虚拟工件进行尺寸检测实训,结合公差配合原则培养质量意识,显著提升标准化作业能力。
2.3 机械基础设计
机械基础设计课程模块着重培养创新设计能力,通过集成PLC、变频器、伺服驱动等设备构建可交互的自动化产线模型组。学生在掌握设计原则后,可在系统中完成从概念设计到工程图纸输出的完整流程,系统自动生成符合GB/T标准的结构化设计文档。
特别设计的AR增强现实模块,更支持在虚拟场景中实施完整的机电一体化系统联调,将数字化设计与智能制造深度融合,形成从理论认知到实践验证的创新链路。
面对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的转型要求,机械制造虚拟仿真课程为职业教育提供了从课程体系构建到实训平台落地的全流程解决方案。未来,我们将持续迭代技术,聚焦行业前沿趋势,深化产教融合研究,为职业院校提供持续进化的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