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智能制造行业的蓬勃发展,教育部近日发布了758项新修订的职业教育专业教学标准,其中智能制造专业虚拟仿真教学资源库的建设成为推动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关键举措。这一举措旨在顺应智能制造行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的新趋势,培养符合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要求的高素质技能人才。
1. 新版教学标准解读:引领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
新版教学标准覆盖面积广,针对诸多专业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与原标准相比,新标准系统设计中职、高职专科、职业本科教学要求,更加强化职业综合素质和行动能力培养。特别是推动以数字化和人工智能赋能教学,要求运用虚拟仿真等技术开展实训,建设虚拟仿真软件等专业教学资源。
新标准对接智能制造行业新岗位(群)要求,鼓励学校结合区域/行业实际和自身办学定位,进行职业教育专业升级和数字化改造,依托新方法、新技术、新工艺、新标准的真实生产项目和典型工作任务,开展项目式、情境式教学,结合人工智能等技术实施课程教学的数字化转型。
2. 虚拟仿真教学资源库:构建沉浸式实训环境
灵图互动严格依照新标准的要求,建立智能制造专业虚拟仿真教学资源库,整体分为工业机器人技术、数控技术、电气自动化技术、机械制造及自动化技术四大板块,为智能制造专业的学生提供全方位、沉浸式的虚拟仿真实训规划。
2.1 工业机器人技术
课程聚焦工业自动化控制技术、机器人自动生产线应用、PLC与外围设备应用等领域,涵盖工业机器人组装与测试、操作编程与安装调试、销售与技术服务等岗位技能。学生通过虚拟仿真操作,掌握工业机器人核心技术的应用。
2.2 数控技术
课程围绕数控原理和数控机床的应用、数控加工技术、数控机床的维修保养等展开模拟实训,学生可在虚拟环境中进行设备操作、程序编制、工艺实施等训练,提升数控加工技能。
2.3 电气自动化技术
课程旨在培养熟悉驱动技术、总线控制技术及电气技术的相关国家标准与工艺规范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学生通过虚拟仿真,掌握电工电子、仪器仪表、可编程控制、组态控制等基本知识,掌握自动化设备及系统的运作与管理能力。
2.4 机械制造及自动化技术
通过实训学习使学生具备机械设计与制造技术基础知识与应用能力。在虚拟环境中,学生通过应用CAD技术进行机械产品的设计制造、科技开发、应用研究、运行管理等学习项目,以机械工业第一线材料为参考建立课程,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
面对智能制造行业的高质量发展要求,职业教育机构需要不断创新教学模式,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我司的智能制造专业虚拟仿真教学资源库,为职业教育院校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转型提供稳定的落地方案。
通过构建虚实融合的沉浸式实训场景,有效破解传统实训难题,为智能制造领域输送兼具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持续赋能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与智能制造产业人才生态链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