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业加速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方向转型,职业教育作为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主阵地,亟需通过专业教学标准的升级与课程体系的革新,回应产业变革对高素质技能人才的需求。灵图互动自主开发的智能制造虚拟仿真教学课程针对装备制造大类专业,以虚拟仿真技术优势融入职业教育资源建设,为中、高职院校的新版职业教育专业教学标准建设提供切实可行的落地方案。
1. 新标准核心解读
新版职业教育专业教学标准以“数字化和人工智能赋能教学”为核心导向,明确提出面向智能制造领域,对接电力电气设备安装、自动控制、工业互联网运维等新兴岗位群的能力要求。标准强调三大升级方向:
1.1专业能力重构:打破传统学科壁垒,围绕智能制造全流程(设计、生产、运维、管理)构建复合型知识体系,强化工业机器人、智能检测等关键技术模块;
1.2教学手段革新:推动虚拟仿真、人机交互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教学场景深度融合,解决传统实训中设备成本高、安全风险大、场景覆盖有限等痛点;
1.3评价体系优化:引入企业技术标准与岗位认证体系,建立“理论-虚拟实训-真实操作”的三阶能力评价模型,确保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精准匹配。
2. 智能制造虚拟仿真教学课程体系
为响应新标准要求,我司基于“虚实融合”的设计理念,开发了一系列覆盖智能制造全产业链的虚拟仿真教学课程。课程以机械加工柔性产线为仿真核心,深度融合电气自动化、工业互联网等多学科内容,并最终形成一套落实新标准的人才培养体系。
2.1 全流程虚拟产线仿真实训
课程基于虚拟仿真技术开发,1:1还原企业真实生产环境,学生可通过虚拟操作完成从生产规程设计、PLC程序编写、传感器调试到产线运维管理的全流程任务。在实训流程中,学生能够实时观察不同设备的运行状态与参数变化,提升对智能制造生产线的整体思维能力。
2.2 关键技术模块化设计
课程对标国家职业技能等级标准,针对核心课程进行模块化的强化流程实训仿真。尤其是针对实际实训开展不便的高价设备或高危流程,通过佩戴VR设备进入虚拟车间反复开展实训练习,可有效解决院校硬件投入不足等问题。
2.3 企业级数据标准融合
新标准要求职业教育强化职业综合素质和行动能力培养,促进专业教学紧跟产业和技术发展。针对这一要求,虚拟仿真教学课程融合企业级数据,以实际内容为参考进行虚拟仿真模拟,确保实训经验能够沿用到实际生产工作当中。同时,系统算法自动检测学生操作合规性并生成评估报告,实现“教学-实训-认证”的教育闭环。
智能制造虚拟仿真教学课程,通过深度融合产业需求与技术前沿,为职业院校提供了“低风险、高效率、高保真”的实训解决方案,助力培养具备数字化思维的智能制造新型人才。未来,我们将持续迭代课程内容,深化校企合作,推动职业教育与产业升级同频共振。